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菜市场里忙调研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7日 14:22
近日,唐俊杰委员到北京新发地市场进行调研,图为向西红柿单品经销商大王蔬果有约经理李广西了解近期蔬菜供销情况。
“老板,咱今年春节蔬菜销售怎么样?春节之后赶上寒潮天气,供应还稳定吧?”春节后的北京新发地市场热闹不减,蔬菜、瓜果、肉类成箱地整齐摆放在摊位上,与食品打交道30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刚出年便走进一线,与商户们唠起了家常,从中了解“菜篮子”供应情况,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做准备。
“今年蔬菜供不应求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春节前受交通影响,我们有几样蔬菜1月29日才进入市场,没想到正月初二一天就全部卖完了。虽然北京遭遇了寒潮天气,但没有影响到产地蔬菜生长,对菜价和供应的影响非常小。”主营蔬菜业务的摊主朱先生很是庆幸。
小小菜篮子,关涉大民生。在这个乙巳年农历春节里,老百姓的餐桌上愈发丰富,茄子、葡萄、西红柿等反季节蔬果成了餐桌常客,澳洲牛排、挪威三文鱼、智利车厘子等进口食材进入普通家庭,四川火锅、广东白切鸡、东北锅包肉等各地特色菜肴成为了餐桌亮点……过去北方过年,一说起蔬菜,就是萝卜、白菜、土豆的“老三样”已成为历史。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菜篮子’工程为保障生鲜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置于重要位置,全国各地积极行动,全面加强‘菜篮子’产品的生产、流通、监管与保障工作。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菜篮子’产品的供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让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也让百姓的餐桌更加丰富多彩。如今,小小的‘菜篮子’承载着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生动写照。”唐俊杰回顾说。
随着“菜篮子”日益丰富的同时,在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时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居民消费升级、保供稳价和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菜篮子”产品持续稳定安全供给,成为唐俊杰调研关心的重点。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农产品流通前联亿万小农户,后接数亿城市消费者,既关系着农民的‘钱袋子’,又关系着市民的‘菜篮子’。下一步,还需要强化‘菜篮子’工程顶层设计,补齐生鲜安全保障机制的短板,建设国家级‘菜篮子’,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保障。”唐俊杰表示。
2024年,唐俊杰从南到北地深入各地冷链交易中心、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等进行调研,在走访了多家流通企业后发现,“菜篮子”的流通链条存在重产轻销的“偏科”现象,生鲜农产品安全保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农副食品需要更高层面的保障。因此,需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级‘菜篮子’,提升果蔬等农副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由保地方,到保全国,甚至通过集采统购提升向‘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生鲜农产品供应的保障能力。同时,‘菜篮子’工程建设具有较强行政地域特性,缺乏联动机制;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保供、食品安全等公益性功能发挥和应急能力建设上还存在短板。”唐俊杰说。
日前,唐俊杰把调研后的思考成果撰写成为《关于建设国家级“菜篮子”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保障体系》的建议,她希望呼吁加强新时期“菜篮子”工程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形成国家级“菜篮子”市场体系。
唐俊杰认为,还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国有资本投资,提高农产品批发行业集中度,推进数智化转型,强化以数智化建设为核心的第三代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搭建全国农产品流通大数据平台,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更好发挥食品安全、民生保供、应急能力建设,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联盟化和一体化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与协调,进一步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向规范化、标准化、连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更好地维护交易秩序、保供稳价,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调研结束后,唐俊杰告诉记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接下来我还将把准备工作做得更细一些,用翔实的数据和深入的调研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力求每一项建议都能真正惠及百姓,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打印本页 关闭